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日益成為各方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。對此,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、機遇意識,強化底線思維、極限思維,主動識變應變求變,承壓而上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高度重視統籌發展和安全,通過不斷調整完善產業鏈供應鏈,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潛在風險沖擊。隨著多年的發展積累,當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有著鮮明的優勢。一是覆蓋廣、鏈條長。我國是擁有聯合國41個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,強大的制造能力奠定了產業鏈的基礎地位。二是應用場景豐富而廣泛。我國市場龐大而又層次分明,為新技術、新產品提供了良好的試驗場,避免了國際上出現的由于缺乏應用場景而失去創新迭代的情況。三是效率與活力日益凸顯。我國每年為市場供應大量年輕勞動力,一些科技配套產業具有很大的潛力。
同時也要看到,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也存在一些短板,需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。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制造業仍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,一些關鍵“卡脖子”技術受到制約,亟待補鏈強鏈。應多措并舉,穩妥施策,為工業強基賦能。
,推動專利標準化制定,提高產業鏈供應鏈“鏈主”控制力。對專利標準化的掌握就是對產業鏈供應鏈根基的把控。要提高專利技術的增量與存量,為標準化規則制定做好基數準備,讓我國制造業企業以“質”和“量”的底氣參與國際規則制定,彰顯中國實力,增強話語權。另外,要擴展專利技術搜索視野,提高市場預判準確度與敏感度,快速把握專利購買機遇,低成本置備更高質量的成熟專利。
第二,構建技術創新共同體,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節點控制力。關鍵節點不可控是威脅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巨大風險因素,構建技術創新共同體是化解風險的重要舉措。在機構建設上,可以設立國家科技創新賦能中心,發揮舉國體制優勢,對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缺項進行專項攻關。對于已有技術,要建立靈活賦能端口,點對點聯合有需求的制造業企業轉化落地。在機制設計上,要重視完善創新撮合制度,發揮政府紐帶作用,撮合全社會技術供需方形成有效聯結。在實際操作上,要鼓勵組建項目創新聯合體,以項目為標的,建立壁壘破除機制、風險承擔機制、成果分享機制等,打通堵點、痛點。
第三,實施海內外捆綁戰略,強化產業鏈供應鏈要素控制力。當前的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并不是某一項或幾項技術的競爭,而是鏈條上關鍵環節的合力競爭或是生態競爭,必須打開國際視角,利用資本、數據、技術等生產要素,加速海內外高質量產業鏈供應鏈布局。要提升自身技術與產品的交換價值,增強不可替代性,利用創新帶來的集聚外部性,分享技術外溢紅利,加強與海外合作,共謀發展。 (仇荀)
轉自:經濟日報